close
糟了 題目上出現罰寫二字
我會不會被某基金會盯上
最近在看一本書
書名為錢買不到的東西
身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我知道錢雖然能買到很多東西 例如眼睛能看到 身體能享受到物質
但也有很多是用錢買不到的 例如情感 時間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在現今社會
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
例如進名校的權利
排隊插隊 開車超速
在一胎化的國家多生一個小孩
污染空氣 不用當兵
叫小孩認真讀書
被關時住較好的監獄......
作者不斷要我們思考
這樣的生活不斷持續下去
我們是否會失去什麼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
這樣處理事情不是方便 快速許多嗎
錢的發明及使用不就是爲了這個嗎
有錢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
所以付出更高的代價
不就可以促進社會整體的利益嗎
而且財貨本來就是由懂得珍惜 有能力的人獲得
才能讓財貨發揮最大價值
不是嗎
不是嗎
是的
如果單從財貨的價值及整體功利的最大化
而且忽略掉非市場因素來說的話
這一切都可以算對
但是除了錢
我們生活在世上
還有很多衡量事物的標準
例如道德
例如公民觀
如果忽略掉這些 把ㄧ切事物都計算出價值
然後容許自由買賣
那麼這個社會就會產生一種人
他覺得自己開車超速沒錯
反正只要付得起罰單就好
〈但那時罰單對他而言應該不叫罰單
而叫費用單 因為他並沒有做錯事
何來處罰?〉
開車撞死人沒錯
反正賠錢就好
〈這時賠錢也不叫賠錢
因為他沒做錯事 他只是付出他應付的錢〉
生活習慣造成別人的不便也沒錯
反正只要付錢讓另一個落後地區居民生活改善就好
任何事
只要能用錢 用另一種付出加以補償
那麼原先的錯誤就可以抹煞
最後
這社會真的變成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
但是要注意
這也是一個沒錢就萬萬不能的社會
你最好祈禱自己的老爸是有錢人
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裡
階層的流動近乎不可能
身份成為世襲
貧窮人家永遠也不能踏進富貴巷內
這樣的社會
你要嗎
所以作者一直強調很多金錢以外的東西
希望能藉由重申這些非金錢的價值觀引人為善
值得慶幸的是
社會上大多數人還懂是非黑白
例如做錯事被處罰時
除了完成處罰
還會覺得丟臉
做錯事後會引以為誡
告訴自己下次不可再犯
對於做錯事的人
社會會給予污名化
〈不過人權團體很不喜歡這個〉
讓他的道德在任何時刻飽受考驗及質疑
寫這麼多
其實我只想表達一個觀念
在學生〈或孩子〉常常做錯事時
除了口頭規勸或一些必要措施
老師〈或父母〉也許會叫他們寫罰寫
罰寫的內容大多是一些生活公約或是人生格言
希望透過抄寫
強化學生〈孩子〉對於行為規範的認識
並將這些內化成做人處事的基準
如果在抄寫的同時能好好思考
那麼下次應該不會再錯
所以抄寫並不是老師〈父母〉的目的
他只是讓學生〈孩子〉不要再犯錯的手段
不過最近我也在思考
某些學生是否把罰寫當成是他做錯事時的必要性付出
老師〈父母〉是否正視這個問題會影響到學生的態度
不要認為學生接受了處罰就等於他知錯能改了
這樣真的錯很大ㄚ
而學生
不要認為自己完成了處罰就等於對錯誤擁有免疫力了
你心裡所想的
才是決定你是否會重蹈覆轍
或越錯越大的關鍵
不過現代社會的道德沉淪
真的是因為沒有公民與道德這門課了嗎
再想下去
我想ㄧ切都只是無解啊
最近在看一本書
書名為錢買不到的東西
身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我知道錢雖然能買到很多東西 例如眼睛能看到 身體能享受到物質
但也有很多是用錢買不到的 例如情感 時間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在現今社會
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錢買到
例如進名校的權利
排隊插隊 開車超速
在一胎化的國家多生一個小孩
污染空氣 不用當兵
叫小孩認真讀書
被關時住較好的監獄......
作者不斷要我們思考
這樣的生活不斷持續下去
我們是否會失去什麼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
這樣處理事情不是方便 快速許多嗎
錢的發明及使用不就是爲了這個嗎
有錢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
所以付出更高的代價
不就可以促進社會整體的利益嗎
而且財貨本來就是由懂得珍惜 有能力的人獲得
才能讓財貨發揮最大價值
不是嗎
不是嗎
是的
如果單從財貨的價值及整體功利的最大化
而且忽略掉非市場因素來說的話
這一切都可以算對
但是除了錢
我們生活在世上
還有很多衡量事物的標準
例如道德
例如公民觀
如果忽略掉這些 把ㄧ切事物都計算出價值
然後容許自由買賣
那麼這個社會就會產生一種人
他覺得自己開車超速沒錯
反正只要付得起罰單就好
〈但那時罰單對他而言應該不叫罰單
而叫費用單 因為他並沒有做錯事
何來處罰?〉
開車撞死人沒錯
反正賠錢就好
〈這時賠錢也不叫賠錢
因為他沒做錯事 他只是付出他應付的錢〉
生活習慣造成別人的不便也沒錯
反正只要付錢讓另一個落後地區居民生活改善就好
任何事
只要能用錢 用另一種付出加以補償
那麼原先的錯誤就可以抹煞
最後
這社會真的變成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
但是要注意
這也是一個沒錢就萬萬不能的社會
你最好祈禱自己的老爸是有錢人
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裡
階層的流動近乎不可能
身份成為世襲
貧窮人家永遠也不能踏進富貴巷內
這樣的社會
你要嗎
所以作者一直強調很多金錢以外的東西
希望能藉由重申這些非金錢的價值觀引人為善
值得慶幸的是
社會上大多數人還懂是非黑白
例如做錯事被處罰時
除了完成處罰
還會覺得丟臉
做錯事後會引以為誡
告訴自己下次不可再犯
對於做錯事的人
社會會給予污名化
〈不過人權團體很不喜歡這個〉
讓他的道德在任何時刻飽受考驗及質疑
寫這麼多
其實我只想表達一個觀念
在學生〈或孩子〉常常做錯事時
除了口頭規勸或一些必要措施
老師〈或父母〉也許會叫他們寫罰寫
罰寫的內容大多是一些生活公約或是人生格言
希望透過抄寫
強化學生〈孩子〉對於行為規範的認識
並將這些內化成做人處事的基準
如果在抄寫的同時能好好思考
那麼下次應該不會再錯
所以抄寫並不是老師〈父母〉的目的
他只是讓學生〈孩子〉不要再犯錯的手段
不過最近我也在思考
某些學生是否把罰寫當成是他做錯事時的必要性付出
老師〈父母〉是否正視這個問題會影響到學生的態度
不要認為學生接受了處罰就等於他知錯能改了
這樣真的錯很大ㄚ
而學生
不要認為自己完成了處罰就等於對錯誤擁有免疫力了
你心裡所想的
才是決定你是否會重蹈覆轍
或越錯越大的關鍵
不過現代社會的道德沉淪
真的是因為沒有公民與道德這門課了嗎
再想下去
我想ㄧ切都只是無解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